MBA-管理类联考在职考研报名-MBA报考条件-在职研究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 在职研究生网 > 考研院校 >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大学水平:
院校代码:80156
所在城市:
院校类型: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建于1978年。为加强农业综合研究能力、适时转化农业科研成果、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中国科学院决定并报请党中央批准,于1978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与河北省政府共同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现代化研究所”。1979年5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在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于2001年11月正式纳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农业高技术与生态环境基地”,整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2战略定位[1]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为目标,以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为核心,创新资源生态学理论与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强化技术成果转化与社会化服务,将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逐步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单元。
  3战略重点和发展目标[1]布局农田水文过程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培育三大研究领域;建设以野外台站和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国家级农业水资源研究平台,构建农业技术网络辐射与服务体系;形成一批解决国家引领性农业支撑关键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团队;在小麦育种、水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育与农田污染治理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转移。
  4研究方向进入知识创新工程序列以来,中心面向国家农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进一步凝练学科、调整队伍、强化机制,围绕我国北方农业持续发展的水土资源制约因素,系统开展:

  1、作物优质高产抗旱节水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及新品种培育(分子层面)

  2、植株抗旱节水生理生态调控(个体层面)

  3、农田生态系统水分运移与节水技术(群体层面)

  4、区域农业水资源循环与水安全(区域层面)

  围绕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基础创新、技术创新、集成转化等方面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贡献。

  5主要成果建所以来,先后以栾城基地县和华北地区为对象,开展了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农业系统工程与农业规划理论、节水农业理论与技术、生物新技术(染色体工程育种、组培快繁)、农村能源、农产品加工、饲料添加剂及鱼高效养殖等方面的研究。沿北纬38度带建立了3个野外台站,形成了从山地丘陵区—平原区—渤海滩涂的农业生态研究基地。共取得科研成果158项,其中获奖成果60项。专利72项,出版专著51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同时进行大量技术集成与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6人才队伍[1]现有职工132人;其中科研人员103人、管理和技术支撑人员2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4人。研究员17人,副研究员41人,其中:博士学位39人,硕士学位31人;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77人;40%以上的科研人员具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

  中心设有生态学博士、硕士点及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目前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0余名,博士后进站人员8人。

  7出版刊物学术期刊《中国生态农业研究学报》。

  8下属机构1、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是以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为依托建议成立的“农业水资源研究和应用”重点实验室,立足华北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平原北部我国粮食重要产区,围绕个体水平、田间水平、区域水平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凝聚研究目标,通过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提升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在农业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2、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挂靠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于2005年7月河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运行。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是从分子、植株、群体、田间到区域尺度,利用作物的基因和生理特性挖掘植物本身的节水潜力,并依靠生物技术提高作物本身的水分利用效率;利用节水的生理生态理论和技术,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利用现代新材料技术,解决节水设备与产品研发中的材料与工艺问题;利用雨水利用技术(包括山地雨水利用技术和微咸水及雨水的协调灌溉耕作措施)提高严重缺水地区的雨水利用效率和农业产量;在综合节水的同时,通过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配达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以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根据河北省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特征、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和水平,通过节水农业前沿领域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节水产品研发、水资源管理的综合研究,为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技术和决策支持。

  自实验室成立以来2005-2008年5月共发表SCI论文56篇,EI论文35篇,中文文章134篇,国内专著1篇,获得发明专利13项,实用型专利13项,品种审定4项,注册软件1项。

 

📱扫码关注
🔺返回顶部